本文摘要:摘 要 我國從1994年開始進行法律援助制度試點,經過二十多年的探索,法律援助已經成為現代司法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本文首先概述了法律援助在化解矛盾糾紛、疏導負面情緒等方面的作用,隨后分析了社會管理中發揮法律援助作用的可行性策略,最后從經費
摘 要 我國從1994年開始進行法律援助制度試點,經過二十多年的探索,法律援助已經成為現代司法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本文首先概述了法律援助在化解矛盾糾紛、疏導負面情緒等方面的作用,隨后分析了社會管理中發揮法律援助作用的可行性策略,最后從經費保障制度化、援助隊伍專業化和援助工作信息化等方面,提出了未來我國法律援助的發展趨勢,為提升社會管理水平起到了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 法律援助 社會管理 長效投入機制 公平正義
社會管理的內容之一,就是應對和化解社會生活中各類矛盾、糾紛,從而為社會的穩定運行創設良好環境。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背景下,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優化法律援助服務,是創新社會管理的一種有效途徑。近年來,通過法律援助這一渠道,為農民工、殘疾人等弱勢群體提供無償的維權服務,讓公平正義得到彰顯,讓法治陽光得以普照。下一步,還要從加強社會管理角度,繼續探索法律援助的創新策略和改進路徑,在推進法治社會建設和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法律援助對社會管理的促進作用
(一)化解矛盾糾紛,維持社會秩序法律援助既是一種救濟機制,同時也是糾紛解決機制。在法律糾紛發生之后,一方當事人通過尋求法律援助,在法律服務人員的指導下,選擇庭前調解、申請仲裁等途徑來維護自身權益,從而及時化解矛盾,節約司法資源,F階段,地方政府均成立了法律援助辦公室,除了具備提供法律咨詢、援助等功能外,在妥善處理突發事件、群體糾紛方面也起到了積極作用,有助于維護社會秩序和避免出現惡性事件。除此之外,法律服務人員在向群眾提供咨詢服務和解答法律問題時,也會進行法律常識的宣教,這對于提升群眾的法治思維也是大有裨益的。
司法方向評職知識:法律援助相關論文發表什么期刊
(二)彰顯公平正義,維護合法權益尋求法律援助的對象,以農民工、下崗職工、殘障人士等為主,作為社會上的弱勢群體,他們更容易受到不公正待遇,維護其合法權益存在迫切性。法律援助著眼于底層群眾、弱勢群體的利益維護。特別是對于那些因為經濟條件困難無力通過訴訟途徑維權的群眾,可以選擇法律援助這一渠道,無償為這些有困難的群眾提供法律服務,彰顯社會公平正義[1]。在社會治理水平不斷提升的背景下,許多地方政府將法律援助納入到民生工程中,設定更高的服務標準,提供更多的資源扶持,讓更多困難群眾與弱勢群體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
(三)疏導負面情緒,提供人文關懷在提供法律服務時,工作人員首先要傾聽群眾對案件的闡述,了解其提出的訴求,然后從專業角度給出建議、提供服務。因此,法律援助的過程,本身也是權利受害人宣泄負面情緒的過程,同時也會法律服務人員普及法律常識、進行情緒疏導的過程。尤其是對于那些受到不公正對待的群眾,很有可能產生心理問題。除了從專業角度給出維權建議,法律服務人員還要綜合運用心理學、社會學等相關領域的知識,向權利受害人提供人文關懷,疏導負面情緒,從而達到最理想的矛盾化解效果。
二、社會管理中發揮法律援助作用的策略
(一)堅持群眾利益至上從法律援助的受眾對象上來看,主要是底層民眾,他們可能是進城務工人員,也有可能是孤寡老人、殘障人士。他們的話語權較低,合法權益也更容易受到侵害。因此,法律援助應當重點關注這些底層民眾、弱勢群體的利益訴求,將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貫穿到法律咨詢、援助等各項具體工作之中。在接訪時,耐心傾聽群眾反映的問題,明白前因后果、分清是非曲直,在此基礎上作出判斷、給出建議;在援助時,根據對方的身份、職業、文化水平等,選擇通俗易懂的語言,避免過于教條,才能使群眾真正聽的明白。這樣一來,群眾的問題得到了妥善地解決,這也是黨和政府為人民服務宗旨的一種體現。
(二)不斷提升自身實力近年來,法律援助工作逐漸得到了公眾的認可,尤其是對于農民、殘疾人、老年人等弱勢群體,通過這一途徑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感,彰顯了政府的公信力。取得這一成績的根本原因,還是要保證法律援助機構保證自身的實力過硬、服務優質。在專業資質方面,針對不同人群提出的各類復雜法律問題,能夠運用法律知識展開分析,從專業角度給出解答或提出建議,保證群眾的問題可以得到解決;在服務內容上,實現了從單一向多元、從被動向主動的轉變,在群眾中逐漸積累良好口碑,在社會管理中扮演更為重要的角色[2]。
(三)牢固樹立創新意識在群眾維權意識提升的推動下,法律咨詢與援助的受眾逐年增加,他們的訴求也更加多元化。如果仍然沿用以往的服務模式,提供的法律援助與群眾的期待之間有較大差距,對社會管理將會帶來負面影響。面對這種客觀情況,必須牢固樹立創新意識,從而立足工作實踐,彰顯法律援助的時代性和先進性。例如,目前法律咨詢的方式還是以電話交流為主,今后要緊跟時代形式,推行“互聯網+法律援助”,依托互聯網搭建線上的法律服務平臺,運用一對一、可視化的模式,提供更加詳細、專業和人性化的援助。
三、今后法律援助的發展方向
(一)經費保障制度化向社會提供持續地、優質地法律援助服務,離不開專項經費的物質保障。如果經費投入少、缺乏持續性,那么法律救援的專業性將會大打折扣,從而影響地方政府的社會形象。因此,有必要通過出臺配套制度的形式,設立法律援助的專項預算。根據往年法律援助工作中實際的資金支出,以及當年工作開展計劃,合理計算預算目標,然后按照中央為主、地方補充的模式,確保專項經費順利到位。同時,還要實行經費支出公示制度,每一次法律援助工作中資金的支出情況,以及實際支出與預算目標的對比信息等,都要通過宣傳欄或門戶網站等形式予以公示,方便社會監督[3]。另外,完善成效投入機制,緊跟法律援助工作的發展動態,靈活調整經費規模,在提供優質、專業法律咨詢與援助的基礎上,實現經費的精細化利用,杜絕經費挪作他用等問題的發生。
(二)援助隊伍專業化為了更好滿足群眾對法律援助服務的需求,近年來援助隊伍的規模明顯擴大,但是也出現了專業素質參差不齊的情況,群眾滿意度也相應下降。因此,從源頭上對援助力量的專業資質和從業素質進行嚴格把關,切實推進援助隊伍向專業化發展,也是做好該項工作的重要舉措。例如,從法律咨詢的對象上來看,農民工、殘疾人等弱勢群體占多數。在解答法律問題時,應當盡量選擇通俗易懂的方式,減少書面用語,確保他們能夠聽得懂。法律援助機構要提供多樣化的培訓機會,幫助相關人員在定期參加業務培訓、不斷更新知識與技能的基礎上,始終保持法律援助的崗位勝任力。
(三)援助設施便利化為群眾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是創新社會管理的一個基本要求。因此,在開展法律咨詢與援助時,也應當充分發揮各種輔助設施的作用,切實提升法律援助的便捷化、人性化程度。“12348”法律咨詢專用熱線自開通以來,無論是向群眾普及法律常識,還是解答法律問題、提供法律援助服務等方面,均表現出便利優勢。下一步應當繼續完善線上法律援助服務,例如在全國范圍內制定統一的標準規范,實現異地資源的有效整合,在深化異地協作、實現資源共享的基礎上,真正讓那些偏遠地區的群眾,也可以享受高質量的法律援助。重視“兩微一端”建設,盡快推出專業化的法律援助APP,或者是微信小程序,切實提高申請受理效率,滿足群眾多樣化的法律援助需求[4]。
(四)案件質量標準化法律援助本質上是一項面向社會、面向公眾的服務工作,而質量則是評價該項工作開展成效的核心指標。目前,由于不同地區在法律援助的配套設施、人力資源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從而直接造成法律援助案件質量參差不齊,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群眾對法律援助的信任度。因此,在今后的社會管理中,要想更好發揮法律援助起到的推動與創新作用,必須要進一步提升質量標準和服務水平。例如,要盡快制定法律援助的標準化程序,從前期受理案件,開展審查,到指派專人跟進案件,再到后期收集反饋意見,不斷改進服務,整個過程都要遵循統一的規范,有條不紊的開展。這樣既可以實現法律援助質量的提升,同時也方便進行動態化跟蹤、全過程監督,為業績考核與實施激勵措施提供了詳實的依據。
(五)援助工作信息化為了緩解法律援助資源供不應求的局面,必須嘗試多種法律援助途徑。近年來,信息技術在社會管理的各個領域均得到推廣使用,基于此探索建立法律援助信息系統,推進援助工作向信息化、智能化發展,成為一種必然趨勢。保證標準統一、提供優質服務,實現資源共享,為廣大有需求的民眾提供便捷地、力所能及地法律咨詢與援助。同時,所有通過該平臺申請的法律援助案件、法律咨詢服務,統一記錄到數據庫中,實現資源整合。對于那些有法律援助需求的群眾,在登錄法律援助信息系統后,支持通過關鍵詞檢索的方式,查詢類似的案例,從中找到維權的方法。這種“自助式”的操縱方式,既可以減少對有限法律援助資源的占用,同時又縮短了群眾的等待時間,優化了法律援助的服務體驗。
四、結語
法律援助觀念方法的創新,服務質量的提升,是推進法治社會建設的重要動力,對維護社會秩序、彰顯公平正義,特別是保障弱勢群體的合法權益,均發揮了顯著作用。新時代下,群眾法律意識、維權意識的覺醒,對法律援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在緊緊圍繞群眾利益優先這一核心原則的基礎上,運用創新思維,主動探索法律援助在經費保障制度化、援助隊伍專業化、援助工作信息化等方面的發展路徑,致力于向百姓提供更加便捷、更為專業的法律服務。
參考文獻:
[1] 于超.法律援助機構對值班律師監督管理的新路徑——以《法律援助值班律師工作辦法》為切入點[J].中國司法,2020(10):52-53.
[2] 黃開金,劉敏.刑事辯護法律援助全覆蓋工作的實踐與思考——以湖北省黃石市為例[J].中國司法,2019(04):86-89.
[3] 廖紅軍.完善政府購買法律援助服務的思考——基于對湖南試點推行政府購買法律援助服務的分析[J].中國司法,2018(03):45-50.
[4] 趙大程.發揮律師在法律援助工作中的主體作用切實維護困難群眾合法權益[J].中國律師,2017(04):7-10.
作者:謝立華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bj-ticket.cn/zflw/26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