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摘要】本文以中國文化傳媒集團、《中國文化報》借助報、網、端、微全媒體平臺建設實現融媒體一體化傳播為例,淺析融媒時代背景下如何做好文化和旅游新聞傳播。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 文旅新聞 創新 隨著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媒體融合向縱深推進,新媒體迅速
【摘要】本文以中國文化傳媒集團、《中國文化報》借助報、網、端、微全媒體平臺建設實現融媒體一體化傳播為例,淺析融媒時代背景下如何做好文化和旅游新聞傳播。
【關鍵詞】融媒體時代 文旅新聞 創新
隨著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媒體融合向縱深推進,新媒體迅速推陳出新,傳統新聞媒體的融媒體傳播漸成常態。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各大媒體的“兩微一端”普遍建成,傳播矩陣也已形成。新媒體的傳播手段在不斷走向成熟的同時,呈現出多樣化的傳播特點。就文化和旅游新聞傳播而言,在許多方面與新媒體傳播有著天然的親近性,生動、形象的文化藝術、文化旅游等方面內容通過新媒體的快速傳播可以迅速放大傳播效應,提高傳播效果。媒體傳播是文化和旅游發展的重要助推力量,在文旅融合的新形勢下,在媒體融合傳播已成大勢的融媒體時代,文旅新聞傳播如何順勢而為、創新發展,越來越受到傳播媒體與文旅系統的關注與重視。
本文以中國文化傳媒集團、《中國文化報》借助報、網、端、微全媒體平臺建設實現融媒體一體化傳播為例,淺析融媒時代背景下如何做好文化和旅游新聞傳播。強化融媒體意識,順應全媒體傳播環境需要全媒體環境下報紙類媒體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其原先單一的紙質發行、點對面的單向傳播、封閉式的生產模式在發展過程中已基本被打破,大型報業集團也在積極與新媒體融合,加速走向媒介融合的發展之路。同時,全媒體的發展、電子媒體的參與融合為報紙提供了發展機遇,利用全媒體這個平臺,實現多種傳播形式的融合,大大地豐富了報紙的新聞傳播形式與傳播手段。
由文化和旅游部主管的《中國文化報》早在2000年便創辦了自己的新聞網站——中國文化傳媒網,網站以原創文化類新聞見長,突出文化藝術領域焦點新聞的深度、廣度報道,依托行業媒體強大的采編資源優勢和在文化藝術領域所具有的影響力,在行業內外具有廣泛的社會影響。2018年10月,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打造的移動客戶端“文旅中國”正式上線。作為文化和旅游部黨組在移動互聯網的主要輿論陣地、文化和旅游系統發布政務信息和提供在線服務的新媒體統一平臺,“文旅中國”最大程度地聚合文化和旅游資源,推動文化和旅游系統媒體深度融合,實現集群化傳播,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在近年來《中國文化報》組織開展的一系列重大主題采訪報道、重點選題報道、大型文旅活動新聞報道等活動中,傳媒集團、報社以全媒體生產傳播的一體化組織方式構建新型采編流程,形成集約高效的內容生產體系和傳播鏈條,同步推出報紙、新聞客戶端、新聞網站的文字、圖片、視頻報道,綜合展現了報紙與電子媒體的傳播特點與優勢,傳播效果和報道反響都呈現倍增效應。
發揮電子媒體優勢,充分運用多元傳播手段融媒體的特點在于“融”,那么,如何更好地讓融媒體的優勢得以充分發揮呢?這就需要科學構建全媒體矩陣協同平臺,創新傳播渠道與傳播方式,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互補、互融、互動的傳播新格局。對于傳統媒體報紙來說,重視發揮網、端等電子媒體優勢,充分運用多元傳播手段,可以使自身的傳播力與傳播效能得到大幅提升。文化旅游“吃、住、行、游、購、娛”各環節的體驗性、場景性、互動性特征明顯,以電子媒體、視頻展現的形式傳播往往更有優勢。
2020年9月,由中共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游部指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主辦的“心靈四季·美麗中國”全國秋冬季旅游暨“新疆是個好地方”宣傳推廣活動啟動儀式在烏魯木齊舉辦。此次活動充分調動業界資源力量,線上線下聯動,全方位帶熱國內和新疆秋冬季旅游市場。“文旅中國”新聞端組織新媒體采編人員推出了視頻直播、“文旅中國視頻會客廳”、文旅推介視頻短片等形式多樣的電子媒體產品,打造了“心靈四季美麗中國”線上成果展示推廣活動,通過多元傳播手段的運用,為地方、業界、受眾搭建起了融媒體、全方位、立體化的線上旅游宣傳、推廣、展示平臺。
在中國藝術節、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中國義烏文化和旅游產品交易博覽會等大型活動中,“文旅中國”新聞端、中國文化傳媒網也充分發揮電子媒體優勢,邀請眾多文旅部門領導、行業專家、藝術家、文旅從業者參與視頻訪談,傳播的內容、呈現的方式更加豐富。以電子媒體視頻的形式傳播有利于搭建多種多樣的場景和模式,可以在短時間內就能整理出完整的信息,在文化和旅游新聞傳播中可以發揮突出作用。借助新興媒體力量,讓傳播抵達更多受眾在當今時代,互聯網已經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生活娛樂、互動交流的重要渠道,網絡媒體的傳播影響力巨大,其廣度與范圍遠遠超過其他媒體。
在今年3月由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江蘇省發改委、鹽城市人民政府主辦的江蘇省文旅消費推廣季啟動儀式上,活動主辦方聘請在網絡上擁有超高人氣、粉絲數百萬的旅行者“十三俠客”作為江蘇13地市文旅消費推廣代言人,赴代言城市開展巡游采風活動,深挖路線體驗和文化內涵,以視頻、圖文等方式,在網絡社區、“水韻江蘇”星球號、微博等平臺上,與全網游客一同云游“水韻江蘇”;顒娱_展后不到一個月,微博話題“水韻江蘇·有你會更美”閱讀量已達1.2億。
網絡新興媒體具有傳統媒體不具備的諸多特征和優勢,諸如移動性與即時性、海量性與共享性、靈活性與便捷性等,新媒體強調個性化與扁平化,利用多媒體與超鏈接實現內容展示,具有傳播快、低成本等方面優勢。作為傳統媒體,需要充分認識到互聯網時代、媒體多元化時代帶來的變化,各種新興媒體的不斷推陳出新,傳播形式變革的日新月異,并主動擁抱互聯網技術革命。
新聞媒體論文: 智能時代新聞傳播的變革與發展
也正是基于對網絡新興媒體強大傳播效能的認識,《中國文化報》在構建報、網、端、微全媒體傳播矩陣的基礎上,先后與今日頭條、抖音號、新華號、百家號等建立合作新媒體傳播渠道,許多報紙稿件刊發后經新媒體平臺的二次傳播,閱讀量、點擊量、轉載量均大幅上升;ヂ摼W的時代浪潮洶涌澎湃,傳統媒體采編人員也要多關注網絡,擅于從網絡傳播借力,讓傳統媒體的融媒體傳播創新發展之路越走越寬廣。
作者:王煒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bj-ticket.cn/jjlw/27687.html